雜談

        「去全球化過程開始了?」

        疫情發生以後各國封關,美國又不斷鼓吹「美國第一」,政客不斷在說,要將美資工廠遷回國內,於是有些理論家提出,全球思潮變了,各國民粹主義興起全球化過程將出現逆轉。

        我的看法是疫情和封關祇是短暫的,民粹思潮興起雖是現實,但仍擋不住全球化的大趨勢。

        所謂「全球化」,就是在航空及通訊技術發達,加上海運運輸成本大幅下降,資金,技術和設備向次發達地區轉移,利用當地的廉價人力資源,土地資源,降低生產成本,達到最佳的資源配置,達到資本的利潤最大化,無論什麼意識形態,這個資本追求資源的最佳配置,生產效率的最大化及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一基本原則不會改變。

        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當然跟西方是不同的,那可能祇是政治層面,中國在經濟發展,累積了資本以後,現在向外投資的規模很大,正在將低端,勞工密集,污染較多以及附加產值低的工業向周圍次發達國家轉移出去,目的也是追求效益,增加利潤。

        退一步說,如美國,在正常情形下,失業是歷史最低,根本沒有剩餘勞動力,像手機裝配這樣的工廠,工人幾萬幾十萬,工資又低,根本不可能返美國設廠。

        所以「去全球化」可能祇是一些人的政治宣傳的工具。全球化依然是,而且將來也必然是全球經濟的大趨勢,除了中國,人口眾多,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各國祇能依據各自的優勢發展自己具優勢的產業,全球合作互補互利才是大方向。當然最得益的是握有資本,握有技術的先進國家,可以坐在產業鏈的頂端,享受最大利益。

One response to “雜談

  1. 伤心但真实!?

    张化桥认证
    来自iPhone发布于今天 15:09
    美国的世纪、美国的转折点!
    https://xueqiu.com/4035610190/149452271

    今天,我与友人的对话:

    Joe,想请教一下,您怎么看美国赤字越来越高呢?会不会出现还不起利息的情况?他们的财政赤字政策是不是会继续下去呢?

    张化桥:他们的赤字很大,但是即使再涨十倍、百倍也不是问题,原因是本国人和外国人都愿意接受美国国债。其实,世界上永远缺少安全资产,而不是安全资产过剩。欧元区的安全资产太少(特别是因为德国人反对欧洲中央银行的资产扩张、反对欧盟举债),所以欧洲投资者只好增持美国国债,而亚洲人(中、日)都受重商主义影响过重,愿意接受美元,故意把自己的货币当成“儿货币”,这就抬高了美元的地位,增加了对美元资产的长期需求。我们亚洲国家都成了美元区的支柱,小兄弟。……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