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談判」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正式簽署了,香港有幾位經濟分析家認為是不平等條約,中國太吃虧了,是新的「庚子條約」,中國當然沒有經濟學家敢批評,但在美國也沒有經濟學家這麼說的,基本看法是兩大國在貿易戰上休戰有利世界。我覺得能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中美都是有利的。中國並沒有做出太大讓步,也沒有犧牲什麼利益,中國祇是承諾了多買一些美國貨,中國本來也一直在進口美國貨 (1500億美元一年左右),現在僅僅是承諾多買500億。美國能以遠低於中國的成本生產農產品,中國因為人多地少,本來就需要進口農產品,也祇有美國能大量供應,而且協議祇涵蓋兩年,就是進口多一些,做儲備也是需要。至於開放銀行業,保險業,是加入WTO時的承諾,本就在一步步做,現在中國的銀行,保險公司比外國同業都大,又熟悉本國情況,不怕外資競爭,保護知識產權,當然是要做的,中國自己也有許多領先技術需要保護,立法當然是必須的,但在實際層面上,各方都心照不宣,執法的尺度上是很寬的。
所以中國沒有損失,反而換來了穩定中美貿易,穩定中美關係,這在當前是非常重要的。
從長遠來說,中國有十四億人,教育普及,人民質素大幅提高,中國有能力同時做任何想做的事,可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可以在一切領域研究開發,中小型國家,甚至大如美國都做不到,祇能根據每個國家自己的人力,資源,發展最有效最有利可圖的產業,美國自己都在談論自己產業的「空心化」,銅鐵,紡織,機械,電器很多基礎產業都放棄了,買外國貨更便宜,久而久之,美國人可能會設計高效晶片,但不會生產電視機!這種情形早就出現,台灣曾向美國訂購柴油發動潛艇,結果美國發現國內已沒有這樣的生產線,而將訂單轉給法國。
現在說中美貿易第二階段協商開始了,但所有問題都不是急迫的,所謂要中國進行結構性改革,限制國家補貼企業等等,都是說說而已,中國自己願意會改,中國不願意的不會睬美國,美國已沒有手段可以制約中國,特朗普威脅可以隨時加關稅,實際上他不敢這麼做。
中國祇要政治上穩定,十四億人勤奮學習,勤奮工作,再有十年,經濟實力會遠超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