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美國近年經濟為什麼這麼好?」

        最近跟幾位記者朋友餐敘,席間有朋友問「特朗普上台三年,美國道指從18000點升上29000點,美國經濟真的那麼好嗎?」

        這是大家心中都有的疑問,包括我自己。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有一位朋友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美國經濟真的很好,失業率在歷史低位,GDP每年2-3%增長,都是近年少見的。他說了幾個理由:第一是特朗普大幅調低企業利得稅,這對經濟是立竿見影的,企業少繳稅等於利潤增加,而低稅率鼓勵投資,非常有利於經濟。第二個原因是特朗普政府放開了環境保護政策,全世界都在談應對氣候暖化,收緊環保政策,而共和黨完全不談這些,他們認為地球轉暖轉冷是自然規律,跟人類活動關係不大,所以以前拿不到開礦,鑽井的許可證,現在政府都批出來了,頁岩氣廣泛開採,現在一天相當於1000萬噸油當量,是一筆天文數字,而且帶旺了礦業設備及周邊的服務企業,創造了巨大財富。第三個原因特朗普政府放寬了金融管制,放開了對科網業務規管,令經濟更呈現一片榮景。

        這位朋友認為2020年特朗普政府可能想推低美元,延續美國經濟人為繁榮。一方面是逼聯儲局減息放水,另一方面逼歐元,人民幣升值,美國政府不是已經在這麼做了嗎?

        朋友的話似乎有些道理,寫在這兒跟各位分享。但問題是減企業利得稅,政府赤字已達天文數字,能長期持續嗎?歐洲,日本,QE那麼多年,又實行負利率,歐豬國債由歐洲央行購買,日本政府已買不了大部份的國債,似乎都沒有問題啊?

        其次,環境真的不需保護嗎?頁岩氣開採將含化學物的水大量灌入地下,雖說遠洋於表層地下水的水平,但時間長了真的沒有問題嗎?

        這世界發展太快,許多事情我們可能都沒搞懂,不知道哪一天?為什麼原因?我們終將付出代價。

        但真像凱恩斯所說:「將來?我們將來都將一命嗚呼!」

3 responses to “雜談

  1. Kailim Chung
    老鄉們挨過28年恐怖的政治鬥爭及饑餓;四十年前開始放棄意識形態,不搞政治鬥爭,專心搞好生産、經濟、民生,有今日的成績,可喜可賀。期望未來繼續向前,苦難不再。

    香港近七成青少年堅持泛政治意識形態的鬥爭路線,堅持脱離大陸經濟民生列車,堅持寧可不要發展、也要反政府及反中共。人各有志,没有補充。

    社評:廣東經濟規模破萬億 引領大灣區加速發展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a4%be%e8%a9%95/article/20200120/s00003/1579458829300/%e7%a4%be%e8%a9%95-%e5%bb%a3%e6%9d%b1%e7%b6%93%e6%bf%9f%e8%a6%8f%e6%a8%a1%e7%a0%b4%e8%90%ac%e5%84%84-%e5%bc%95%e9%a0%98%e5%a4%a7%e7%81%a3%e5%8d%80%e5%8a%a0%e9%80%9f%e7%99%bc%e5%b1%95

  2. 坦言集:反敗為勝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200121/00184_001.html
    中美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中國大幅讓步,美國國內不滿只是嫌對中國欺壓不夠。中國承諾兩年內進口不少於二千億美元美國商品,美國對華新增的關稅(二千五百億美元進口貨為百分之二十五)不改,中國要部分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給美國企業。中國換取的只是美國暫緩進一步施壓,留待第二階段再談判。特朗普成功之處在於製造關稅壓力,迫使中國就範。

    這場談判的結果是澶淵之盟,中國出錢買來暫時的停戰,但第二階段談判可能對中國更惡劣。這個用錢買來的停戰並不長久,可能只有一兩年時間,特朗普連任勝或敗都會再起波濤。這次結果沒有締結長期協議,比澶淵之盟更不濟。

    不過,正因不是長期協議,美國政府在兩年後大有可能悔約,中國今次讓步若不會一讓再讓,便是以錢買回時間與空間,好在第二階段的談判扳回損失。

    一是中國答應今後兩年進口五百億元農產品、五百億元能源產品、五百億元有關服務行業、七百五十億元製造業產品。但中國已表明是企業的市場行為,政府不會動用財政來進口。這樣大額進口談判需時,且不盡是現貨市場貿易,可能至一年半載後才會生效,而限期兩年,中國企業未必願意簽長期貿易合約。美國企業實際只獲一年或稍多的供應保證期,其後續約與否或數額會否變化均成為大風險,企業會否甘冒風險,在近期大量擴產出口,卻無法有更長期的保證呢?擴大生產和出口涉及巨額投資,不但企業有風險,美國金融業亦未必會提供貸款。美國出口企業短期獲取出口中國市場的大訂單,卻變成依賴中國市場,在第二階段中美談判便會受制。

    如美國出口中國的能源產品,主要是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美國的港口設施不足,需大量投資擴建才可應付,這也不是一年半載的投資可建成。結果,美國企業想增加出口卻受限制,擴展基建又陷入債務風險之中。

    製造業的進口,中國企業必然要求高新科技產品,其餘美製工業品極缺競爭力,難有市場,美國政府是否會批准高新科技產品出口呢?

    維持高關稅將使中國企業更轉向進口替代和別國進口。兩年期內中國企業未必如數從美國進口,兩年後談判破裂,中國已可轉移自別國進口了。

    中國是否真有戰略,能吸取美日談判的經驗,用這兩年來作轉移部署?第一是不能迷信美國,向其投降;第二是勵精圖治,做好世界貿易格局轉變的應對戰略與措施。

    研究所所長 陳文鴻

  3. 團結起來共同對付美國!

    昨日 22:24 中國財經 國際財經
    歐盟夥中國等組聯盟 妥善解決貿易爭端

    歐盟及包括中國和巴西在內的16個國家將組成聯盟,利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申訴和仲裁系統來解決貿易爭端,以臨時取代因美國而陷入癱瘓的WTO進程。

    歐盟委員會聯合宣言稱,將把應急措施落實到位,從而可就WTO對聯盟之間爭議的專家組報告提出申訴。同時,相信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系統運作正常,對於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來說至關重要,獨立、公正的申訴平台必須仍是其必備的特徵之一。

    於世貿組織的上訴機構停擺,上述進展標誌着歐盟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後備計劃取得進展。協議是世貿組織代表在瑞士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間期所達成的。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