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協議終於談成,昨晚應該簽字。中方每年向美國進口二千億美元商品,應該不難做到。農產品本就是中方所需,打了一年貿易戰大豆的戰略庫存可能都消耗不少,除了日常消耗再要建立儲備,買多一點也是實際需要。進口美國天然氣也不難,中國本就大量進口大量原油天然氣,所謂購買美國的服務,除了繳一些美國專利的專利費用,想不出來怎會有幾百億美元的數字?可能是計入了中國留美學生的開支,如果這樣,不但數字好看了,以後美國也不能拒絕中國留學生去。
美中不足是美國仍保留現在關稅,但第一批2400億美元25%關稅,大概市場也適應了,第二批7.5%關稅,擋不住中國貨進入美國。
最重要的是塵埃落定,商家可以放心投資,該轉移的低增值產業就轉移,其它的生產鏈可以穩定經營。
所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其實是最重要,最直接,影響雙方貿易和投資的,至於以後的談判可能並不重要了。
今年我有一種感覺,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推低美元,維持美國競爭力,延續經濟繁榮,這是投資者要注意的。
社評:貿易協議折射攻防戰 美獲甜頭中國守得住
https://news.mingpao.com/pns/%e7%a4%be%e8%a9%95/article/20200117/s00003/1579198653960/%e7%a4%be%e8%a9%95-%e8%b2%bf%e6%98%93%e5%8d%94%e8%ad%b0%e6%8a%98%e5%b0%84%e6%94%bb%e9%98%b2%e6%88%b0-%e7%be%8e%e7%8d%b2%e7%94%9c%e9%a0%ad%e4%b8%ad%e5%9c%8b%e5%ae%88%e5%be%97%e4%bd%8f
……
協議執行有難度
中美隨時再攤牌
中方願意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貨,對於尋求連任的特朗普,乃是一大喜訊。劉鶴以國務院副總理而非習近平特使身分赴美,特朗普仍然「紆尊降貴」親自出席簽署儀式,不派與劉鶴同級的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簽約,反映他希望向選民邀功。然而如何落實執行協議,其實存在不少困難,成為未來一大變數。
舉例說,中方同意未來兩年額外採購逾3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惟同時強調要按市場規律處理,美方農產品要有價格競爭力,也要符合中國國內需求。不少人關注,中方的市場需求,是否真的大到可以支持購買那麼多美國農產品;就算可以,美國農民也未必能夠供應這麼多。倘若現在美國農民斥資擴大產能,兩年後一旦中國不再額外採購,美國農業可能要面對生產過剩問題。
根據協議條款,任何一方要單方面退出協議並不困難。說到底,這份首階段貿易協議,只是中美雙方權宜之計,現時特朗普最關心的是爭取連任,未來大半年或許仍可相安無事,然而美方仍希望在第二階段談判,逼中方更多讓步,若美方認為有需要,日後總有法子找藉口撕毁協議,再度對華加徵關稅,至於北京則必然堅持中國發展模式,不會向美國屈服。中美簽署首階段協議只是暫時停戰,角力好戲還在後頭。
一勞永逸 人民日報:經貿合作須把握互利共贏 (09:45)
新華社今早(16日)發表題為〈辦法總比困難多——寫在中美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之際〉評論員文章,形容中美簽署首階段協議,跨越過去近兩年兩國經貿磋商「打打談談、邊談邊打」的艱難歷程,是來之不易的階段成果,更是博弈和鬥爭得來的結果;今次簽署並不意味一勞永逸、萬事大吉,當下首要是努力把協議落實好。
文章指出,第一階段協議的簽署是中美雙方從大局出發,朝着解決經貿分歧的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不僅為妥善處理後續問題奠定良好基礎,也為推動兩國經貿關係重回正軌、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注入正能量,有利於中美及全世界;事實證明,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相向而行才是問題解決之道。「只要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則,堅持對話協商,辦法總比困難多。」
《人民日報》今日的評論文章〈朝着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了一步〉指出,近兩年來,中美經貿關係走過一段極不尋常的路,但今次達成協議,事實亦說明,互利共贏是中美經貿合作必須把握的主流,雙方始終尊重對方國家尊嚴、主權、核心利益,就能夠克服前進中出現的困難。「遵守協議的約定,有利於中美兩國擴大貿易合作,特別是有利於兩國資源優化配置、經濟結構調整,為中美兩國企業和全球投資者創造更加穩定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