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1 )
「人民幣國際化」星期六的冥想。
一個大國要成為世界強國,貨幣可以自由兌換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可以自由兌換才能獲得國際的認可,人民幣才能超越國界被廣泛使用,成為國家實力向外延伸的重要工具。
人民幣本來在世界上是不受重視的,隨着近三十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開始受到重視,但是在總額達2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進出口國家,我們用到的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量是極小極小的,原因是人民幣資本賬並未開放自由兌換。本來在溫家寶做總理的年代,市場上還有一些關於人民幣開放資本賬自由兌換的討論,當時 (2010 – 2013)還有一些估計,認為這可能在四、五年內實現,事實上人民幣自由兌換至今沒有實現,甚至沒有人在討論這間題。
中國太多的人,一旦發達,有了些錢,就想將部份的錢移到國外,並非外國能提供更好的回報,祇是這些人認為將部份財產移至國外更安全,所以中國政府近年來反而加強了資本外流的監管,防止太多資金外流,除非能創造一種制度,外國人及外國公司可以自由兌換人幣,但中國人及中國公司不能,這將會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制度,而且執行時會漏洞百出。
由此看來,除非中國人富人放心地將資產留在國內,否則人民幣資本賬自由兌換將遙遙無期。
港幣是可以自由兌換的,所造成香港金融市場的獨特性將繼續存在,這個特性無論上海自由貿易區還是澳門,都是無法取代的,所以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們門戶的角色始終存在,無可取代。
格老籲盡快停止關稅爭端
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表示,希望各方能夠有更多的行動或措施,盡快將關稅爭端停止。
格林斯平與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進行視頻對話。在談到美國發起的「關稅爭端」時,格老稱,關稅之爭不會有贏家,即使是所謂的贏家,施加的關稅也會反作用於自己國家的人民和生產者身上,他們會付出更多的稅收成本。這只是輸多、輸少的問題。
他指出,1960年時,美國實際人均收入與中國現在水平相仿。當時美國主要生產鋼材、鋁和煤炭,產業情況也與現在的中國非常類似。如今在美國,這些行業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蓬勃發展的軟件業、醫療服務、機器人技術,這對於富裕國家來說是很自然的。
格林斯平說,特朗普式的關稅政策,旨在復興過時的行業,一旦實施只會提高產品價格,削弱美國國民收入,並且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