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隨筆
今天共有兩篇網誌,標題是「股市隨筆」及「雜談」。
「波音飛機」
我曾寫過一篇短文,談到波音飛機,當時先後有兩架波音737 max失事墜毀,波音股價大跌,我認為是一個買入的好機會,因為波音在世界大飛機市場的地位不會因這次事件而動搖。目前世界上大飛機生產商祇有波音和空中巴士兩家,而空中巴士過去十年花很多資源研究380特大飛機,而不受市場歡迎,沒有訂單,現已停產。而波音發展點對點的長程窄體飛機,技術超越空巴,省油很多,祇要737 max復飛,不愁沒有訂單。現在波音股價已經回升不少,737 max可望在今年12月,最遲明年1月復飛。今天想補充的是,在世界大飛機市場會很快多一個競爭者,中國的商用飛機公司。中國自行生產的C919型飛機,載客及性能跟空巴320或波音737 max極相像,已經生產了四架,試飛了兩年多,今年內將在中國投入商業營運,手中訂單已有800架。C919每架售價約5000萬美元,比空巴320或波音同類機便宜一半,而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另有一款支綫噴射飛機,載客100人,飛行距離2000-3000公里,已經量產,平均15天可以生產一架,可以預期未來的3-5年內,來自中國的飛機訂單會漸漸減少,而5-10年後由於C919可以大量生產,又獲得國際飛行的認證,可能會參加國際市場上大飛機的競爭,所以波音和空巴兩家公司的好日子可能會結束,揸住波音的股票也要小心一點了。
商用飛機是一個極複雜的系統,又要極高的安全指數,還要有性能及價格的競爭力。在空客及波音之間打出一片天地,是極不容易的事。整個項目比登落月球难。中國是極少數有能力發展商業飛機的國家。有技術根基,有資本,有自己的市場,還有軍事航空工業互輔。中國在C919項目非常慬慎,第一步集中系統工程的設計。很多副系統,如引擎,動力控制,電子導航及通訊,甚至降落架,都和歐美公司合作。當然這些公司賣給中國的都是一到二代前的技術,不過在這過程中,中國可以學到系統整合的經驗,而且在歐美領證的漫長過程中(可能要5到10年),較容易一些。相信中國同時一定在發展自己生產的副系統,在適當時取代。其實波音及空巴也主要是設計及整合系統,主要部件都有供應鏈。C919大約要到2021-22才能獲得中國自己的領證。先在國內航線飛,積聚經驗,信心。這一步不能操之過急。俄國5年前發展了和737及空巴320一樣的飛機,但在印尼示範時墜落,全軍覆沒,項目終止。不過C919的前程還很多挑戰,譬如現在的電子控制Honeywell, 通訊Rockwell Collins, 引擎Prat-Whiney等都是美國公司,隨時可中斷合作。而歐美的FAA在Certify過程中,為保護空巴及波音,一定會多方留难。而沒有他們的certification, 那麼C919就基本上無法飛出中國。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兩國在合作發展寬體客機,設計是用20年前的TM94, 所以進展很快。還有中國投資了空巴A350,每架售價中約有5%屬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