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網友 – Arhonlam
Arhonlam:謝謝你9月25日的帖文。
香港現在的從政之路,從參加 (或自組) 政黨到當選為議員,路並不好走,但當上了議員,工資也不高,在私人機構裡當上一個高級管理人員,薪酬福利要好得多。所以最精英的那一批人都不會選擇從政,而且在外國你當上了什麼眾議員,參議員,還可以去選總統,在香港當然沒這種可能,也就是說仕途的前景有限,有能力的人當然更不會選這條路了。
而當上了政府首長級官僚,他們最關心的是循規蹈矩,不犯錯誤,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多錯多的哲學,明哲自保是第一條。
一切變動,改革祇能由上而下諮詢八方,誰都不願承擔責任,所以有好的意願,好的政策,也不知要多少時間才能推行。
這就是香港政壇今天的情形,惰性很難改的。
支援中小企計劃 變相支持示威
香港經濟好,大家都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即使自由度是全世界排名第三,但仍然嫌言論不夠自由,不停搞示威活動和罷工,當經濟下滑,大企業裁員、中小企結業,失業率飈升,不滿政府的人可能會修心養性,示威活動就會減少。但政府官員宅心仁厚,見到經濟下滑立刻提供資助中小企計劃,金管局亦要求銀行放寬對中小企貸款,政府這樣做一定會減少中小企結業的數字,失業人數亦會減少,同時亦令到示威活動繼續下去。
這代表那些支援計劃其實是變相支持示威活動,與政府的要求相反,或者政府今次是好心做壞事,不過我始終認為政府官員不明白,只有經濟轉壞才可以解决今次危機。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反話]
謝謝老師回覆,政治前途難有保證真是鐵一般的事實。我有日請個師傅上門維修電器,他只是30出頭,年輕有文化,不似粗人。一問之下,原來之前十年都是做區議員助理。他說議員薪金是耕食不足以糊口。為了老婆仔女,只有向現實低頭,做自顧維修工程,收入還更好更有保障。
其實,這些年,香港各行各業也走下波,最明顯的可說是粵語歌曲,幾乎沒什麼出眾之材,香港在這方面於亞洲的影響力,幾近等於零。回想八,九十年代,那時的廣東歌紅遍全中國,台灣,新加坡,影星也有大量日韓粉絲,和今天是天瀼之別。也難怪很多人懷念那個年代,我最近也在唱那時的歌呢!
以前,我常想做人為了什麼?最近,我很想知做香港人為了什麼?香港人這個品牌很重要嗎?很有精神代表性嗎?其實,曾經是有的,但這是建基於當時全中國在不進反退的特殊環境,當全中國人都在發力時,香港人其實沒什麼特別。其實,只要大家明白這點,就不必自我陶醉於那不現實的優越感,反而可專心做好自己,發展未來。希望香港快快好起來!
中國做得好!!! 香港沒問題。
新時代白皮書:不走「國強必霸」路
【明報專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用數據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的成就、意義及對世界貢獻,白皮書指出,「中國發展之所以成功,最根本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體量巨大、國情複雜,治理難度世所罕見,沒有集中統一、堅強有力的領導力量,中國將走向分裂和解體,給世界帶來災難。」
「無統一有力領導 中國將解體」
新華社引述中宣部副部長兼國新辦主任徐麟表示,白皮書圍繞「中國從哪裏來、向哪裏去」、「中國推動建設什麼樣的世界」、「發展起來的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等問題,介紹中國的發展成就、道路和走向,闡述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以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理解。
白皮書約2.9萬字。在第一章「中國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中,白皮書指出,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工農業基礎十分薄弱,國民經濟幾近崩潰;但是70年後中國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近14億人民擺脫物質短缺,總體達小康水平。
白皮書強調,中國發展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在中共領導下,中國人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正確發展道路並且沿着這道路堅定不移走下去。
指美不可阻發展 重申無意取代
在第二、第三和第四章,白皮書側重介紹中國和世界的聯繫、對全球的貢獻。白皮書稱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國無意挑戰美國,也不想取代美國;美國無法左右中國,更不可能阻止中國的發展」;敦促美國適應別國發展強大,「與外部世界和諧相處,才是大國常存之道」。
針對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關切,白皮書強調,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是機遇,不是威脅和挑戰,指出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全方位對外開放為各國發展創造更多機會,中國發展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經驗和借鑑,絕不走「國強必霸」的路。
《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
(星島日報報道)正值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昨日主持記者會,發表《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圍繞中國艱辛發展歷程與成就、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作出闡述解剖。強調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亦不會刻意挑戰或取代美國。
白皮書首先提到,七十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從最初一窮二白的艱難困境,經過幾代人艱苦奮鬥後,在數十年間創造了令人震驚的發展奇迹。中國經濟總量不但躍居世界第二,近十四億國人亦擺脫了物質短缺,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國民享有前所未有的尊嚴和權利。
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影響力,西方不時出現「中國威脅論」。白皮書對此表示,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首要目標。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亦不會刻意挑戰或取代美國,若美國繼續以貿易戰相威脅,無助解決問題。強調美國應拋棄冷戰思維,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中國,認識世界,中國亦將以更低關稅水平、更便利透明市場準則等為全球創造更多機遇。
針對中國與國際社會關係,白皮書指,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和平發展、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中國將繼續堅定維護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全球夥伴雙邊關係,支持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強調只要各國願意參與,中國都歡迎。
白皮書最後強調,中國秉持正確義利觀,不斷擴大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提升夥伴關係的含金量及拓展全球朋友圈,在國際問題上,中國將繼續倡導並踐行「堅持不干涉別國內政」 ,為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安寧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