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中美貿易談判可能有重大轉機」星期六的冥想。
這一次中美復談是美國商務部長致電劉鶴商定的,七月底20國集團峰會,習主席跟特朗普見面,本來兩國談判已露轉機,但美方代表團回美向特朗普報告說,中方立場強硬,談判進展很慢。據說特朗普大發脾氣,宣佈再向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而與會的專家全體都反對,首席談判代表說了三次「No」,特朗普都不聽,跟着整個八月份中國對美採購完全停頓,而美中貿易逆差在八月份又創新高。
美國的貿易談判目標是要中國大幅增加買美國產品,縮小兩國貿易逆差,同時要中國開放市場,保護知識產權等等。現在的談判結果變成中美反目,貿易停頓,完全背離了美國的利益,相信近一個月來特朗普在此議題上受到重大壓力,他不斷在為自己的政策辯護,「上帝所選之人」也是在為自己辯護,「我們的貿易談判團隊做得很好」也是在辯護,總之來自商界和政府內部對他的批評十分強烈,他有些頂不住了。
我覺得這一次約劉鶴的電話由商務部長打出,以後的貿易談判也會由商務部長及首席談判代表主導,可能美國政府內部已有此默契。假如特朗普再自把自為,這些專家可能都要辭職不幹了,表示貿易談判搞糟了不是他們的責任。
中國實際上非常需要從美國大量進口農產品和豬肉,最近國內的豬肉荒如果有美國豬肉進口,也不至於那麼嚴重。
現在雙方貿易團隊已在較低級別進行,低級的貿易代表團月內就要去美國,看談判進度再訂下高級別談判的具體日期。
極大的可能是中國承諾購買大量農產品,並將從美國入口農產品加徵關稅取消,對等地位上,美也同意不再加徵關稅,或取消已加徵部份產品的關稅。
再經過一系列的談判,中國同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開放市場,准許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並獨資經營,換取美國再減關稅。
如此這般可慢慢解開貿易戰這個結,中國已成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比美國還大,美國不可能自絕於中國市場,中國也需要美國成本低廉的農產品,一億噸大豆,不向美國買哪裡買得到?
特朗普最近似乎「乖」了好多,G7上也沒有傲慢表演,狂言亂語也少了很多,他也受到教訓了。
本來周末過後,心情很悲,但見先生一文,晴天又似乎出來了!
香港地鐵的效率確是世界一流,中環站竟然像沒什麼事發生般,白布綠布遮掩受破壞位置,大部份入閘機已完成復修。如沒看新聞,還以為是局部裝修。
不過,這樣快收拾是對還是錯呢? 市民是善忘的,這樣沒完沒了的破壞及極速收復,而破壞的人近乎沒代價,真是讓人心痛憤怒。
媒體及反對派還天天在說歪理,甚至要告警務署長,香港這樣下去,只有沉沒的一天。老師可能真是見到大場面,似乎完全沒被嚇倒。
但願這是事實, 全世界都好過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