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還富於民,消解民怨」
根據大約推算,香港政府外匯基金大約有4450億美元,約合港幣34700億,而1997年時,這一儲備不足1000億美元,而政府的財政儲備,到2019 / 2020財政年度可達11784億港元,兩筆數加起來大約達46000億港元。我不是專家,數字可能不太準,但總之是一個天文數字,香港政府非常有錢。
這兩筆錢外匯基金是用來穩定聯系匯率的,而在1997金融風暴時,政府打大鱷才能動用了一百多億美元,今天相信已沒有大鱷能撼動香港,另一筆政府儲備是用來積穀防饑的,足夠政府兩年開支!世界上所有大國都是負債累累的,香港政府沒有大筆負債,坐擁大量現金,不知為了什麼理由?
1997回歸以後,政府每年累積巨額盈餘,好像每年有盈餘是政府政績,但政府的宗旨是造福百姓,不是每年有錢賺,累積的大筆財富,實際購買力是在下降的,想一下近二十年香港的建築成本漲了多少?許多項目早建早著數,政府的資金應該最大份的投資在美國政府債券上,投資在AAA評級的外國大銀行大企業債券上,微薄的利息,抵消不了通漲的蠶食。
政府應動用儲備,大量買入農地,大規模興建公屋居屋,給低下層收入的勞工,有安居和置業的機會,公屋租金雖低,但根據以往經驗,可以做到管理和保養收支平衡,是非常有效及低成本的扶貧方法,居屋更是有利可圖的,政府在房屋供應上要有新思維,並向民眾發出明確信息,給民眾有「安居」的期望。
其次,政府應參與及主導最低工資的協商,主導在幾年內每年推動最低工資升幅,適當超過通漲升幅,提升基層的工資收入,對於中小企,例如僱員十人 (?) 或以下的小店,小商,減免它們的稅及牌照收費等等,讓低層勞工分享經濟繁榮的成果。
坐擁大筆儲備看不到民怨很高,是很愚蠢的事,看看挪威,科威特,新加坡,那些細小但富裕的經濟體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國民的,香港政府應該有所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