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觀察中美貿易戰」
G20大阪峰會後,美國承諾不對額外3250億中國商品徵稅,放寬對華為的制裁,雙方恢復貿易談判。但事隔20天,美國抱怨中國未履行承諾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雙方未能敲定會面商談的日子,其後美國商務部宣佈跟華為有交易的公司可以申請商務部批准,白宮又召集了有關公司高層開會,可能解釋了鬆綁的範圍,說是收到了五十多份申請,對華為的供貨我相信大部份均已解禁,這邊廂中國宣佈撤銷對部份進口自美國的農業品及豬肉,撤銷原來的決定的進口關稅,而中國公司已在詢價購買美國農產品,很可能雙方是有默契的,下一步可能美國要解除2500億已在徵稅的中國商品中的部份,撤銷徵稅。
也就是說一攬子的中美貿易糾紛大解決的方案一時可能不能達成,但是雙方一步一步就能夠達成共識落實到政策中分步分段減徵關稅或禁制是可能的,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雙方本來惡言相向,至少特朗普嘴臉很難看,現在碰到強硬對手,知道硬來自己受傷很重,國內商界不會支持,改而找下台階緩和局勢。
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上分歧很大,一派認為中國邪惡,危險,要打壓中國。另一派認為現在跟蘇美冷戰時期不同,中國不是敵人,雙方有共同利益,即使強硬一派也沒有打壓中國而自己不受傷的策略,所以現實的利益驅動,中美決不致於決裂。
中美貿易談判可能會一點點透露出來不算重大的雙方同意的結果,美方的要求是中方大量採購美國商品,其它美方知中方不能接受的要求應該都會不再提出,或用某種雙方有面子的方式迴避。
一個無結果的會談是在浪費時間,雙方都不會浪費時間,讓會談以另一種不同方式進行,逐步逐步的解開貿易壁壘,更務實地進行。
老師說得非常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