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貨幣 ( 3 )」
虛擬貨幣。
記得不很清楚,大約三年前網上出現了「比特幣」,參與炒賣的人還不少,炒賣比特幣的平台還不少,甚至有期貨交易所,也開放平台,讓買賣雙方交易。比特幣據說有一個開發成本,要在電腦上遵循一定的程式,完成操作之後可得到一個 (?或半個 ) 比特幣,現在一個比特幣的市價超過了10000美元!
比特幣出現以後,又有人發明了幾十種虛擬貨幣,不過都不及比特幣知名及有一定的流通。
有趣的是虛擬貨幣的價值是如何訂出來的呢?商品市場上有沒有流通呢?我記憶中有一家會計所行接受比特幣付款,有一宗綁架案,犯案的人接受比特幣付款,即是說在實際生活中並沒有虛擬貨幣在流通。
每個國家發行貨幣,都有一堆法規在後面支持,老百姓肯接受是出於對中央銀行的信用。虛擬貨幣誰都可以發行,誰對它的價值負責呢?說是貨幣,又不能流通,有什麼用呢?
Facebook打算推出新的虛擬貨幣,不知道能不能在網絡內部有支付功能?美國財政部已向它打招呼,希望它不要搞。
我始終覺得虛擬貨幣似「鏡花水月」,不實在,最後祇是一場鬧劇。
理論上每個國家的央行,才有發行貨幣的專有權,假定因為我們不能理解的什麼原因,令「虛擬」貨幣流行起來,央行大概會毫不留情禁止它流通的,所以不應去投資虛擬貨幣,風險太大了。
貨幣一節結束,下面想談各國的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