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真像還是假相的迷思」星期六的冥想。
我們翻看歷史書,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告訴我們某事如何如何或某人如何如何,年輕的時候,大多數人會信,但年紀漸長,生活經驗更多,我們會思考,我們被告知的是不是事件的真相?因為事情發生時的全部內情可能並沒有告訴我們,記錄的人當時可能也不知道,祇知道他被告知或看到的事件的一部份。此外寫史的人的個人利益,政治立場,也影響他的表述,所以即使是「正史」或教科書上告訴我們的事,也不必全信。
就在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我們是否就可做出判斷呢?也不一定。我們看到的可能祇是整個場景的一部份,有大部份事我們沒有看到,甚至可能被有意掩飾,不讓人看到,或引導你進入一種偏見。
這一類事很多,很典型的可以看看特朗普的崛起和他的言行,用「美國第一」「令美國再次強大」這些口號掩飾的,祇是他的自私的野心,他不斷用謊言欺騙民眾,用國粹主義的手法,用國家安全的藉口來為他種種政策辯護。
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事就更多了,不勝枚舉,所以我們做人,即使是一個小市民,也要保持清醒頭腦,至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先生所言極是,尤其現在網上每人都可以自由發表"新聞”,很多事情似是而非,訊息越來越多,但可信度越來越低,甚至權威人物,其實見識上的局限性也是很大的。世事就是這樣,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吧。
老師真知灼見
今天,網上世界出現壓倒性的無知、不公、非理性言論或者假新聞,主要都是出於帖文者的缺乏自我認知。學術界稱為達克效應,就是對事情一知半解又稍有一丁點經驗的人往往十分自信,以為能通天下事,敢於高談闊論。但相反,對事情十分知曉又經驗十足的人郤不很自信,總覺得自己不夠周全,所以十分低調,不會亂發評論。以下是從Wikipedia節錄有關達克效應的資料,有興趣可以一看。
達克效應(英語: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簡言之即: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脹。 Dunning和Kruger將其歸咎於元認知上的缺陷,能力欠缺的人無法認識到自身的無能,不能準確評估自身的能力。他們的研究還表明,反之,非常能幹的人會低估自己的能力,錯誤地假定他們自己能夠很容易完成的任務,別人也能夠很容易地完成。康奈爾大學的David Dunning和Justin Kruger於1999年首次在實驗中觀測到此認識偏差。 Dunning和Kruger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各種技能的研究發現:
1.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準;
2.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準;
3.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4.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準,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Dunning和Kruger認為這種效應是由於能力欠缺者的內在錯覺和能幹者對外界的錯誤認知:「無能者的錯誤標度源自於對自我的錯誤認知,而極有才能者的錯誤標度源自於對他人的錯誤認知。
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及使用境外教材, 防止被白種人用教育洗腦攪顛覆, 做得好!
花旗:內地教育新政不利楓葉 削價至2.8元
花旗 楓葉教育(01317)
評級:沽售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stock/article/2187042/%E8%8A%B1%E6%97%97%3A%E5%85%A7%E5%9C%B0%E6%95%99%E8%82%B2%E6%96%B0%E6%94%BF%E4%B8%8D%E5%88%A9%E6%A5%93%E8%91%89+%E5%89%8A%E5%83%B9%E8%87%B32.8%E5%85%83
好消息: 路勁地產主席單偉彪認為一、二線城市如上海,樓價會一值上升,並相信其樓價未來有機會超越香港。
【社會不安】路勁單偉彪:香港未來樓價平穩至輕微上升
https://www.mpfinance.com/fin/instantf2.php?node=1562836726868&issue=20190711
坦言集:予取予求
這幾天有兩條國際新聞頗有意義。
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90712/00184_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