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 2 )
「全球暖化的憂慮」
近一個世紀中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是由於人類的經濟活動上升而造成的,這一點已無疑義!而由於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造成的「溫室效應」,令地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也已是科學數據證實了的。
由於氣溫上升,法國南部有一種昆蟲破繭化蝶的時間比一百年前提早了一個星期。而北歐芬蘭有一種候鳥通常在晚秋南飛來此地過冬,但牠們來晚了一個星期,吃不到這種昆蟲的蛹了,這種候鳥的數量正在減少,這是一個小的生態循環,氣候暖化已產生了不良後果。
從大的方向看,全球大洋中的洋流,最原始的驅動力來自南北兩極海水結冰,當海水在兩極低溫下結冰時,鹽份會在結冰過程中釋出,所以冰的底層下的海水,鹽濃度會上升,水的比重上升,水就會向下層沉下去,四圍表面鹽份低的水流入,這是全球洋流的原始驅動力。假如兩極溫度升高,這個過程就會減弱,如何影響全球洋流?無人知道。如果墨西哥灣暖流減弱,英國的氣候會受什麼影響?也是無人知道,這是宏觀的大的生態循環,所以氣候暖化的影響,不單止是海平面升高淹沒海島那麼簡單,後果是人類現在無法預測的,這就引發了全球暖化的憂慮。當然這是幾代以後的事,但不應該為兒孫後代想想嗎?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我是很悲觀的,在追求經濟成長和減排之間,大部份國家都選擇前者,根本是無法改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