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隨筆
「相反理論」
由於中美貿易戰的消息正面,越來越多人了解美國其實打不下去,期待有好消息的樂觀情緒瀰漫。另一方面中國放鬆銀根漸見成效,值得一讚的是中國政府放開了對企業發債的限制,信用評級「AA」級以上的企業發債,祇要向相關監管機構備案就可以發債,企業發債政府本來就不應該干預,企業有需要融資,市場願意接納雙贏的局面。最近內房大量發債,市場反應非常正面,債息從11、12厘降至近期的6、7厘,已經不用擔心內房資金鏈斷裂,市場在眾多利好消息下,恒指已從低點25000點升至近29000點,並沒有像樣地調整過。
而最近一些大行輪流發表研究報告,由於5G概念吹捧手機生產鏈公司,吹捧移動通訊公司,由於銀根放鬆,息差「可能」擴闊,吹捧銀行股,由於市場熾烈,吹捧券商股……,總之是一片唱好。再想一想,市場熾烈跟這些大行推波助瀾是有關的,警惕性高一些的,是否要懷疑大行正在出貨?趁高價出貨?假如大行完成了出貨部署,要造淡是很容易的,各種各樣淡的藉口又會出現,次次都像真的一樣,實際是有人在操控股市,而超級大戶間的默契是很好的,中資大舉南來,經過這最近七、八年的磨合,在香港市場上跟原有的超級大戶也許彼此合作得很好了,大量在電台、電視台、報章、雜誌上發表評論的「專家」,他們祇能見好唱好,見壞唱壞,客觀上成了造市者的工具。
投資者要冷靜,相信自己的判斷,有時候「相反理論」是有道理的,當大眾情緒向好的時候,也就是跌市快要來了,當大眾都極度悲觀時超級大戶吸飽了貨,升市就跟着到了。
所有的理論分析都是拿來說說的,市場升跌的真正動力是造市者的資金推動的,市升的時候,造市者可能用大量的孖展借錢買股,推動大市向上,市跌的時候他們可能借用散戶存倉的股票來拋空,用散戶自己的貨來斬散戶,市場就是這樣在運作的!
從根本上來說, 在香港除了股票便宜外, 其它都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