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民粹主義」
說起民粹主義,一定會聯想起二十世紀一次最大的災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聯想起納粹德國以及希特勒。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戰敗的屈辱以及凡爾賽和約帶來的束縛及戰爭賠償,令德國上下深感怨憤。又適逢經濟危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希特勒和他領導的所謂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英文簡稱NAZI PARTY,中文譯作納粹) 乘機崛起,納粹的理論將民粹主義帶到了極至,日爾曼民族優秀,日爾曼民族應有更大的生存空間,這些邪論甚露塵上。為了製造對立面,希特勒又利用歐洲社會上千年的反猶太意識,將猶太民族標誌成劣等民族,在政治上迫害他們,在經濟上無償掠奪了猶太人的財富,成為他後來發動戰爭的重要資源。
納粹黨憑着極端的民粹主義理論,憑着希特勒個人的煽動魅力,在1932年的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為國會多數黨,利用手中權力,製造所謂「國會縱火案」,大舉鎮壓國內的左派力量,1933年希特勒當上了總理,掌握了權力,整個德國被他裹脅,明智理性的聲音都消失,狂熱地整頓軍備,最後走上了發動戰爭的不歸路,德國慘遭浩劫,希特勒本人也自殺身亡。
當年希特勒所以能獨裁,是因為他掌握了一個聽他指揮的黨,納粹黨本身有進行恐怖鎮壓的組織,掌權以後又掌控了國家的秘密警察,一人獨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可能在狹隘意義上是一個德國的愛國者,但最終的結局是幾乎葬送了德國,這就是歷史的諷刺。
今天,民粹主義在西方又漸有抬頭的跡象,但西方今天的民主制度應該可以制衡這種極右的趨勢,就是出了一個極右的總統,未必可以號令整個國家。
歷史上極左跟極右一樣,可以給國家和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看看我們中國的歷史就可以知道。
理論上國與國之間,相鄰的部族間,總是以和為貴,但歷史上相鄰的國家和部族都是世仇,祇有戰後,出現了核武器,戰爭排除在政治選擇之外,世界才有了較長時間的和平。隨着技術的進步,出現了地球村的概念,出現了歐盟這樣的組織,希望中間路線和合作成為將來世界進步的總軸。
老師說得太好了!
“理論上國與國之間,相鄰的部族間,總是以和為貴,但歷史上相鄰的國家和部族都是世仇,祇有戰後,出現了核武器,戰爭排除在政治選擇之外,世界才有了較長時間的和平。隨着技術的進步,出現了地球村的概念,出現了歐盟這樣的組織,希望中間路線和合作成為將來世界進步的總軸。"
希望中國能夠完成百年大計!
《中國製造2025》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於2015年提出的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第一步是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是到2035年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事涉國家「百年大計」,很難想像中國會順應侵侵要求而放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