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隨筆
股市從大升1070點之後,星期一有回吐,星期二和星期三繼續回穩。執筆時是10月7日星期三,上午12時,恒指升了306點,企在26400點左右。
現在還是有一些唱淡的聲音,一種說法是大陸仍在去槓桿,經濟問題難解決。另一種說法是美中貿易戰不會容易收場,為難中國是美國的既定國策。
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本質上形勢已變。先說國內,近來已聽不到去槓桿的聲音,反而聽到銀行成立幫助民企發債的融資工具這一類消息。而有些大的上市公司,已獲准發行新的債券,用新債還舊債,就解決了資金鏈緊張的問題。中央不搞「大水漫灌」大量向銀行體系注入資金,但那裡有瓶頸,那裡資金緊張,就會就事就地,幫助解決,假以時日,企業能夠舒困,政府的政策隨時都可變,不會自己鏈死經濟的。
再看美國,特朗普突然放軟,主動打電話給習主席,當然有他的中期選舉考慮。有不少人可能不滿他的貿易戰,特朗普是在安撫他們,但美國社會上確實有這麼強大的民意,不滿現政府的貿易政策,無論共和或民主兩黨都要面對這個問題,並非選舉以後他又會變得更強硬。中美貿易爭端可望淡化,因為2500億美元加徵25%關稅要明年初才實行,所以兩國有差不多兩個月時間談判,也不排除中間又出現惡言相向,但至今年年底,達成協議的可能是很大的,美國心裡也明白真的不轉彎,將全部中國進口貨加到25%,美國經濟也損失巨大,而且政治上從此兩國為敵,對美國也十分不利。
中美兩國政府政策都轉了方向,效果會慢慢浮現出來。
非常好的文章:
在金融市場,有兩件事是肯定的:第一,在短時間之內,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可以在市場內發生;第二,在無錨的法定貨幣(fiat currency)制度之下,貨幣供應傾向以高於實質經濟增長的速度增長。基於一,我們要知道預測的不可靠性;基於二,我們要明白任何具稀缺性且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都有價格持續升值的傾向。
……
在金融市場內,心術不正的管理層,數量未必少過正派的大股東。幸運的是,經營得法的公司市值會不斷膨脹,搵股東笨或經營不善的股份,市值則越來越縮,最終會被投資者所捨棄。因此,全球大部份股市,即使出現不少害群之馬,總市值依然是升多跌少。
立論:樓價跌70%? 除非…… – 林少陽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m/finance/daily/article/20181114/20545938
現在,人人都說港股正身處熊市,最大膽的預測,說恒指要跌到四位數字,樓市則跌七成。正如經濟學家凱恩斯話齋,長線而言,我們都必有一死,太長遠的預測,做來都沒太大意思。這一刻,我只知去年今日,有港股大好友曾預言,港股好快見4萬點。之後點,不用我多講。
在金融市場,有兩件事是肯定的:第一,在短時間之內,很多意想不到的事可以在市場內發生;第二,在無錨的法定貨幣(fiat currency)制度之下,貨幣供應傾向以高於實質經濟增長的速度增長。基於一,我們要知道預測的不可靠性;基於二,我們要明白任何具稀缺性且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都有價格持續升值的傾向。
有股壇老兵可能會反駁,說市場上不少股份,股價不單不能長升長有,不少還要不斷向下炒。背後原因,十居其九都是大股東心術不正,視上市公司為自己的私人會所不斷增發新股攤薄股東權益,或是相關行業前景暗淡,管理層經營不善,業務營運連年虧損。
比恒指見四位數更難
在金融市場內,心術不正的管理層,數量未必少過正派的大股東。幸運的是,經營得法的公司市值會不斷膨脹,搵股東笨或經營不善的股份,市值則越來越縮,最終會被投資者所捨棄。因此,全球大部份股市,即使出現不少害群之馬,總市值依然是升多跌少。
港股過去十年的表現,可以用強差人意來形容,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大不如前,以及政府太多有形之手破壞自由市場運作所致,但即使如此,亦未至於整體大市要賤到要時光倒流,在不久的將來重返沙士價。畢竟,目前全球的貨幣發行量、企業盈利能力,與2003年時比較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與股票隨時可以無限量印製不同,物業的供應周期很長。要本港物業像1997年至2003年一樣,高低位跌近70%,必須要有一個很有決心大幅增加供應的政府,再加上一個極度高槓桿借貸的樓市,才能將樓價推向萬丈深淵。目前本港過半物業已供滿樓,整體平均按揭成數遠低於1997年水平,特區政府最近收返山頂拍賣地皮,反映政府的土地供應政策,依然未見有重大改變。要樓市跌70%,恐怕比股價跌至四位數字更難。
林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