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薩斯全名是:Thomas Robert Malthus,英國人,1789年他發表了人口論,書名:「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是產生過極大影響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他的理論簡單說起來,就是人口是以幾何級數增長的 ( 2,4,6,8……等等),而農業產出是算術級數增長的 ( 1,2,3,4……等等),所以若干年之後一定是人口太多,糧食不足。發生社會危機,他是靜態的,以當時的生產率來看問題的,但信奉這一理論的人很多,後來更被人推論到農產品以外的其它資源,認為人的消費是無盡的,而資源是有限的,所謂能源危機就是這種理論的延續。
印度的年輕人遠較中國多,所以長遠來說很多人看好印度的發展,其實不一定正確。原因又是技術因素。這幾年机器人,自動化,3D 打印,人工智慧,大數据等技術漸滲入各行各業的生產技術中去,各种做不停重複性的職業,人的功能很快會被取代,將來根本不需要太多低層從事生產的工人或農民。教育不高的年輕人失業率會很高,對未來社會影向會極大。看到孟加拉去年失業率劇增,主要是製衣業,雖成衣出口數量仍在增加,但有一部份的工作已自動化,而且這才是開始階段,怎么辦? 他們是沒有條件可以"騰籠換鳥"的。所以中國的人口年齡分佈可能是有利的。現在的壯年人群,打好技術及經濟的根基,把下代人教育好,可更适應世界新的生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