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趣 ( 2 )

        我跟朋友一行十幾個人,在杜拜前後停留了三天。當我們去一個本地的商場時 (大概相當於香港的太古廣場商場那樣一個大商場),我很留意地看是什麼人在做老闆?所有我們行經的每一家商店都是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經營的,或者是國際知名的連鎖店,店裡的職員什麼地方的人都有,包括中國大陸被招聘來的人,唯獨不見的是本地的阿拉伯人!在商場裡來往的行人顧客,也都是外國人,至少百分之九十五。我們在商場人流中能辨識的人,都是外國人,本地人去了那裡?這是一個阿拉伯城市嗎?我猜想祇有一個合理的答案:本地的阿拉伯人人數很少,本地的阿拉伯人都在政府或部隊警察任職,所以我們見不到他們。
 
        事實也正是這樣,本地人是地主、主人,外來人在做一切日常的工作,從高級的建築師直到地盤工人,從大銀行、大酒店經理到大廳裡的一個服務員,都是外國人,即使我們看到的印度商店,也一定有一位本地阿拉伯人作為合伙人,否則拿不到營業執照,而那位阿拉伯的合伙人,並不需出資,也不需出力,祇要照協議分錢就可以了。
 
        由此可以推斷出一些社會政策:政府厚待本地人,有高薪優職、有良好的福利,那是統治者給人民的一些小恩小惠。
 
        當地的移民政策一定十分嚴厲,不讓外來人成為國民。
 
        社會的價值取向會阻止本地的女孩子嫁給外來人。
 
        海灣的阿拉伯國家一定都有類同的社會形態,如果本地人都成了貴族,不勞而獲,一百年以後還能維持現在的社會形態嗎?或者海灣會變成一個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的國家?所謂在海灣的印度人,極可能大多是信奉伊斯蘭的印度人,信奉伊斯蘭的巴基斯坦及印度人也許漸漸會成為海灣的主人,他們現在已是人口的大多數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