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揭述了那些「身家」千億的超級富豪是如何產生的。
上文談到A君經營了一盤生意,並成功上市,上市後還兼併了B君的公司,締造了一個市值15億元的集團。A君是一位聰明能幹的年青人,眼光遠大而且野心勃勃,他的成功故事才剛剛開始。
藉著公司上市,A公司增加了2億5千萬元的資金。A君用這筆錢將自己公司的生產線擴大並現代化,並投資研究和發展新產品,通過本身業務的快速發展,公司迅速壯大。此時,他公司的股票股價必定是快速上升的,而利用了每一次的機會,進行收購合併,供應給他零部件的,或替他銷售的公司,都一一併購到他的集團旗下。每一次收購都是用A公司的P/E估值高的股票,去收購低P/E的公司,每次併購又帶來協同效應,A公司就成了行業中的巨無霸領袖股。此時A公司已能提供巨額的現金流,而在每次股市興旺時,A君又趁勢發行新股集資,公司有了巨額現金在手。此時A君周圍已網羅了各方精英,有專家向A君指出未來無線通訊以及能源業是大有前途的生意。A君做了詳細的市場分析,認定專家的意見是正確的,他果斷地收購國外的能源企業,又投資新興的無線通訊業,由於A君目光遠大,知人善用,他的生意觸角無往不勝。一方面成功地經營實業,另一方面配合以收購,注入資產,企業重組等等「財技」,在二十至三十年的時間裡,他的資產從初初的一億元,膨脹至超過1千億,2千億。不僅在香港,全世界的超級富豪誕生的模式有90%是相同的。這些人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過人的精力,及魄力,合法,正派地擴大自己的商業帝國,他們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對社會是有很大的貢獻的。祇有成熟的市場經濟,完善的法制社會,才能產生這樣的人物。
即使這些人的千億甚至幾千億財富,也是建立在他擁有的企業的盈利能力上的。一旦市場逆轉,或且在投資的初期就估計錯誤,投入了巨資,但得不到回報,後果也可以是很嚴重的,必需變賣現有的資產去填補虧蝕生意造成的損失。失敗的收購或失敗的投資,在市場上也累見不鮮,甚至發生拖累了整間母公司倒閉的事例。
要成功地在股票市場投資,就要有識得千里馬的佰樂的眼光。像上文提及的A君這樣的例子,是百裡挑一的,很難在公司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那是一家好公司。我們小投資者能做到的,是在A君公司經營多年以後,每年都看到它業績增長,每年都看到它派息,看到它已成行業的領導股,那時才能買入它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它的股票,做A君公司的股東,搭著A君公司這艘順風船。A君的財富增加了,你的財富也隨之增加。A君成了千億富豪,你可能也成一個千萬小富豪。